到3月15日止,全区201家规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复工。
限上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企业已复工151家。
重点进出口企业65家已全部复工;重点外资企业已复工43家。
299家重点5类商贸业态已全部复工。
迟到的春天,终于来到渝北。
当印盒李花、放牛坪梨花盛开的时候,渝北受疫情影响而停滞的生产生活秩序,又开始逐步恢复正常。
据渝北区经信委的统计,到3月15日止,渝北各行各业的返岗人员,已达到22.6万人;201家规上工业企业在2月底全部复工达产后,又有866家规下工业企业复工达产,工业企业的返岗人员已达87.7%;164家限上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企业,已复工151家。65家重点进出口企业,已全部复工。45家重点外资企业,已复工43家。33家重点物流企业已全部复工。299家重点5类商贸业态,也已全部复工。
渝北,正加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坚守岗位守好重庆空中大门
“我们已经在机场昼夜坚守了40多天了,没有1名队员主动提出换岗休息。”3月12日,渝北区临空办负责人表示,“虽然重庆的防控已降为二级响应,但为守住重庆外防输入的空中大门,作为临空人,我们还将坚守岗位,全力守好重庆对外开放‘空中门户’。”
渝北的精准防控一直处于地面、空中两条战线。目前,除了要精准做好复工达产、恢复生活秩序的防控外,随着全球疫情发展,重庆江北机场这一外防输入的空中大门的守护任务却越来越重。
渝北临空办负责人介绍,早在2月2日,渝北区就主动联同民航重庆监管、机场集团、机场海关、机场公安及各航空公司,组建起机场疫情防控联动组,渝北以临空办为牵头单位,从区级部门先后抽调了27名党员干部,每天24小时驻扎在机场,日夜守护重庆的“空中门户”。
与此同时,建立起涉及6家医院、6家定点酒店、8家航空公司及多方主体的应急联合处置机制。
在守护空中大门的过程中,渝北区专门落实定点中转集中医学观察酒店,图表化制定出18项处置环节和“1335”工作机制,即一个《江北机场进出港人员管控要点》、“三看”(看症状、看重点、看去向)、“三放”(满观察期、知行动轨迹、有证明材料放行)、“五转”(疫情严重国家来渝人员、密切接触者转定点酒店集中医学观察,市外来渝无症状且无处可去送定点酒店集中观察,其他区县重点人员函告接返,观察期满后不能离渝推荐酒店入住,无症状的市内人员居家观察)的处置流程。
“我们通过与市外办、公安、海关、机场集团等相关部门联动,全力做好疫情严重国家入境来渝人员的防控。”渝北临空办负责人说,做到重点人员到港至集中医学观察酒店无缝衔接。截至3月12日,已检测国际航班10架次、国内航班142架次,累计筛查、转送乘国际国内航班抵达重庆的有疫情严重国家旅居史人员442人。
随着复工达产、正常生活秩序的恢复,渝北也加强了更精准的防控。
渝北空港工业园区有500多家企业,从2月10日开始,渝北区卫健委就抽派了25名医务人员与园区的10个复工达产工作组一起,做好复工达产企业的防疫专业指导。渝北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在各复工达产的企业都有专门的疫情防控人员指导督促防控物资、防控措施的落实。
政策和措施落地有序加快复工达产
在渝北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内的重庆即联即用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其场地是租用的。日前,这家公司收到通知,其今年2月至4月的房屋租金共40万元,将按相关扶持政策,给予免除。
“这笔租金的免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复工达产的资金困难。”这家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把中央和市、区扶持企业复工达产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到每一家企业上,加快了渝北的复工达产。
在扶助企业复工达产中,渝北区除将中央和市里先后出台的扶持政策细化并落地外,还根据本区的实际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及支持承租企业渡难关的10条实施细则等系列具体政策和措施。
“对扶持政策和措施,我们都向企业进行了深入的宣传解读,让企业能够有针对性的利用和享受。”渝北区相关负责人说,同时,还建立起渝北“惠企通”政策申报平台,畅通了企业申报享受相关的扶持政策的渠道。
日前,在渝北空港工业园区内的重庆元创汽车整线集成有限公司,向相关部门申报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加工制造业企业渡难关贷款贴息专项资金补贴正在进行公示,很快就可到位。
“在帮助企业申请这一扶持贴息贷款政策中,我们一户一户地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空港经济开发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成功帮助园区内的74家企业申请到这一渡难关贷款贴息专项资金补贴。
“到目前为止,我们全区已审核确定了150多家中小微企业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加工制造业企业渡难关贷款贴息专项资金补贴,总共将为这些企业贴息3000余万元。”渝北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除此之外,渝北还将稳岗补贴、用工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落到了企业头上。如在资金扶持上,除落实中央和市里相关扶持政策措施外,还将区里的多项扶持政策进行整合,并及时落到企业头上。如空港园区申报的2020年研发准备金备案的企业目前就有49家。
在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措施中,渝北区还针对企业复工达产的需要灵活地执行一些扶持政策,使政策更有效地帮助企业渡过当前的难关。如在企业用工补贴政策上,根据当前的实际,将以前给第三方人力公司的补贴直接支付给用工企业,较好地解决了企业通过自主招工,解决当前的用工难题。
一系列扶持政策和相关措施的迅速落地落细,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有序地加快复工达产。
精准服务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入驻创新经济走廊的OPPO公司在春节前生产一线有2400余名员工。春节放假后,由于疫情影响,大量的员工不能返岗。复工后,企业有大量的订单,但缺乏生产工人,生产受到影响,企业非常着急。
“对这家企业的用工困难,我们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做好服务。”创新经济走廊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在帮助OPPO公司解决用工难题中,采取了政策扶持,招工帮助等措施。
在帮助员工返岗中,经多方协调,打通了除湖北以外其他地区员工返岗的通道,并协调联系酒店,为返岗人员的隔离创造条件;同时,通过灵活运用招工补贴政策,加大了企业自主招工的力度。创新经济走廊公司还通过各种渠道,到渝东南、渝东北地区为企业招工。
精准的服务有效地保障了OPPO公司顺利地复工达产。目前,OPPO公司除了原有的员工大部分已返岗外,还新招聘了1500余名员工,使生产线上的工人超过了3000人,生产迅速地恢复起来。
此外,创新经济走廊公司成立8个专班,实行1名领导班子、1名部长、2-4名工作人员对企业复工达产进行精心指导,着力解决企业在申请复工达产、疫情防控、生产运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助推了园区入驻企业、在建项目全部实现复工达产。
在精准服务企业复工达产中,渝北区各行业部门和职能部门都采取了保姆式的服务措施,下沉到企业中,做好各方面的服务。
空港经济开发公司在为空港工业园区内的500多家企业服务中,与双凤桥街道组成了10个指导工作小组,划片包干服务企业。在服务中,不仅将扶持政策宣传落实到位,还为企业解决用工等难题。通过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帮助企业招聘员工,目前已先后协调缓解了长安汽车、传音、华佳宏等20多家企业的用工紧缺问题。
精准的服务加快了企业的复工达产。空港经济开发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园区内企业的复工率已达98.52%。
文旅产业是受疫情影响的重灾区。渝北区文旅委在服务文旅企业和景区复工中,制定了“支持文化旅游企业渡难关的实施细则”,重点支持文化娱乐、旅游企业在疫情期间降低运营成本,并对文化旅游企业复工达产、生产自救等实行一定补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截至3月11日,文化旅游企业已复工253家。
在服务企业复工达产中,渝北区还帮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以确保安全复工。区里抽调了一大批干部和医务人员组成专业服务组,下沉到企业中,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车间、厂区、员工的防控工作,有效地保障了企业顺利复工达产。
加快发展确保全年目标实现
“在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我们还坚持以发展来带动企业高效复工达产,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渝北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抓发展中,渝北区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机遇,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2月27日,渝北区组织了“云上群英汇、聚商兴渝北”的“云上签约”活动,在线签约了包括总投资约10亿元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32个项目,合同投资金额达217亿元。
为让引进的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渝北搭建“专班”,实施了推动“招商项目落地年”行动。组建起7个服务专班,确定项目专员,主动服务签约项目尽快注册登记、规划建设、招工用工,争取早开工;帮助已开工项目有序开工、复工,争取早投产。
前些天,渝北空港工业园区内首批复工达产的传音公司,在新投产的8条智能化生产线上生产的3000台智能手机出口非洲。目前,渝北已有一批企业复工达产后的产品走向了市场。
入驻创新经济走廊的中光电公司在复工后,抓住机遇,新上医用口罩生产线。在区里的扶持下,及时购买设备,新建生产线,3月1日就投入试生产。目前,已建成的17条生产线日生产量已达30万片。到3月20日,将建成总共50条生产线,满产后日产量将达到200万片。
仙桃国际大数据谷是我市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的重要基地。在谷内的重庆扬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疫情还没有缓解时,就组织研发人员在家里办公,并通过线上渠道拓展市场。目前,公司已经实现线上线下全面复工达产。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虽然前段时间受到疫情影响,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前段时间的损失抢回来,并实现全年发展目标。”
“目前为止,谷内的150家企业已全部复工达产,产能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水平。”仙桃数据谷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我们的招商引资等已得到恢复,今年完成的招商引资项目和投资额将比去年还大。”
|